上海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政策亮點在那裡?

201906.jpg

今天(5月21日)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華源介紹了《關於促進本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主要情況。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進、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劉平、市科委副主任朱啟高、市藥品監管局副局長張清出席發布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促進本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亮點在哪裡?

——熱點問答——

著力強化本市生物醫藥產業長板優勢、補齊短板弱項,形成覆蓋生物醫藥全產業鏈的政策支撐體系

Q

新華社:《若干意見》實施之後會在哪些方面予以重點支持?另外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上還有哪些政策亮點?

 A

裘文進:《若干意見》著力強化本市生物醫藥產業長板優勢、補齊短板弱項,形成覆蓋“研發+臨床+製造+應用”生物醫藥全產業鏈的政策支撐體系,總體特點可以歸納為6個“更加”:

一是在加強基礎前沿研究方面實施更加有力的支持性政策。我們將繼續積極承擔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特別是依托重點單位打造創新平台,圍繞藥物新靶標、新位點、新機制、新分子實體,進一步加強前沿領域高水平研究佈局。

二是在促進創新產品研發方面健全更加合理便捷的分類支持措施。比如,在支持創新藥研發方面,我們針對已在國內開展I期、II期、III期臨床試驗的1類生物製品、1類化學藥和1類中藥,將按照不同臨床試驗階段,擇優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又比如,在支持創新醫療器械研發方面,對進入國家和本市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產品,將給予一定支持;並在首次取得註冊證並落地生產後,再給予一定支持。再比如,在總結前期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本市將搭建覆蓋通關全過程的信息互通和監管平台,建立多部門聯合機制,簡化企業研髮用物品及特殊物品前置審批手續,為企業研發物品通關提供便利措施。

三是在促進臨床研究轉化方面給予更加有效的激勵政策。比如,為加強聯動,減少醫院間重複審查,將探索對多中心臨床研究實行倫理審查結果互認。再比如,將更大力度推進臨床研究床位考核機制優化,鼓勵相關醫療機構開展臨床研究及成果轉化。另外,正在建立醫企協同研究創新平台,進一步強化產醫融合創新。

四是在推動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產業空間承載能力方面完善更加積極的引導性舉措。比如,為進一步提高產業空間使用效率,我們將積極推廣新模式,鼓勵合同生產組織(CMO)或合同研發生產組織(CDMO)方式,對受委託企業生產的單個品種,按首次交易合同的一定比例,給予一定支持。

五是在推動創新產品使用方面提供更加針對性的支持辦法。主要包括通過優化創新產品入院流程、支持創新產品首購和應用示範、加強醫保體系應用支撐等。比如,針對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產品特點,我們將試點允許醫院採用購買服務方式,向服務商協議購買人工智能係統技術服務,按照使用次數向服務商付費,改變傳統的醫院採購模式。

六是在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方面建立健全更加系統全面的支撐服務體系。在重大基礎科研平台建設、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服務載體建設、臨床轉化能力提升、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先進製造水平提升等8個方面實施產業高質量發展重大工程。並依託本市生物醫藥工作推進機制,對各類企業實施個性化服務與精準扶持。

深入實施“張江研發+上海製造”行動

Q

解放日報:這次《若干意見》提出“張江研發+上海製造”的概念。現在具體進展情況如何?根據這次《若干意見》的發布,下一步有哪些具體政策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A

劉平:張江地區生物醫藥領域的研發實力全國領先,為留住更多不斷湧現的優質創新成果在滬轉化和產業化,我們深入實施“張江研發+上海製造”行動。近一年多來,我們把推進產業化項目本市落地擺在突出位置,加強信息對接、空間對接、資本對接、服務對接,實施跨區聯動招商和精準招商,加速創新成果在本市落地。

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以來已有58個張江研發項目在張江、浦東乃至全市產業化落地,總投資額近500億元。具體呈現四種落地模式:

一是“張江研發+浦東轉化”,張江地區集聚大量創新型企業,一旦產生創新成果,將其就地轉化。

二是“張江研發+外區轉化”,張江、浦東地區空間有限,一部分成果轉化至本市其它區域的企業落地。

三是“張江外溢+回流上海”,早期外遷企業在當前呈現一種回流態勢,這種現像在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南虹橋智慧醫療園區較多。

四是“張江試水+本市擴張”,國內外企業往往首先把研發基地佈在張江地區,並將從事研發作為“首選項”,待條件成熟即在滬拓展產業化板​​塊。

下一步,結合《若干意見》落地,我們將為張江研發成果產業化項目落地精準匹配政策、空間、服務等各類資源,努力實現“好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 “好馬”“好船”就是指好的張江創新研發成果,“好鞍”和“好帆”就是指好資源。具體將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為“好”的研發成果適配“好”的產業化政策。落實3項政策,支持研發成果加快產業化:一是鼓勵合同委託研發生產新模式(CMO/CDMO),對受託企業給予交易合同20%、最高500萬的資金支持,以委託生產的方式充分利用本市高端製造能力承接市內外的產業化需求。二是加強對生物醫藥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及重大產品產業化支持,最高按新增投資30%、1500萬元予以支持;重大項目列入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給予最高1億元資金支持。三是以全市推進經濟數字化轉型為契機,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生物醫藥深度融合,最高按總投資20%、1000萬元予以支持;鼓勵企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最高按總投資10%、5000萬元進行資助。

第二,為“好”的產業化項目適配“好”的發展空間。持續推動落實《關於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特色化發展的實施方案》,構建1+5+X的產業空間佈局,通過拓展增量、挖掘存量等方式打開空間。其中,“1”即張江生物醫藥創新引領核心區,“5”即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東方美谷、金海岸現代綠色製藥承載區、北上海生物醫藥園和南虹橋智慧醫療創新試驗區,“X”包括G60生物醫藥基地、青浦生命科技園、普陀環同濟醫學院生命健康產業總部基地等。到2022年,本市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將推出可用空間近12500畝,物業630萬平方米;到2025年,共計將推出可用空間近26000畝,建成1個千億級園區。滿足不同成長階段生物醫藥企業的空間需求,對大型企業提供“購地置樓”、中型企業“先租後售”、小型企業“拎包入住”服務,確保“好項目不缺土地,好產業不缺空間”。

第三,為“好”的落地項目適配“好”的協調服務。加強統籌協調,推動產業化項目快速落地。一是對接服務資源打造優良產業生態圈。針對生物醫藥強監管的特性,不斷優化服務環境。如優化環評准入管理,對符合條件的園區,推動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簡化辦理流程;探索政策先行先試,推動生物醫藥研髮用特殊物品通關便利化;打造人才高地,將重點企業納入人才引進直接落戶機構重點支持範圍。二是對接金融資源,營造有競爭力的融資環境。根據生物醫藥行業特點,量身定制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金融服務包,如針對創新型企業的“新藥貸”、服務中小企業的“供應鏈金融”、聚焦早期項目的國有生物醫藥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等,同時支持社會頭部基金在滬深耕,支持優質企業科創板上市融資;三是加強統籌協調。發揮市生物醫藥產業領導小組與工作專班機製作用,加強對跨區合作項目的協調。構建全市統一的產業項目信息庫,做到創新成果信息的區域共享。

此外,我們還將疊加各區、特色園區出台的生物醫藥產業政策,聯動支持本市轉化和產業化項目,打響生物醫藥“張江研發+上海製造”品牌,不僅實現“牆內開花牆內香”,更力爭實現“牆外開花牆內香”,真正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支持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上海衛生健康的臨床機構將來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2020 0303.png

Q

澎湃新聞:請問接下來上海將如何充分利用臨床資源,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A

鄔驚雷:總體來說,上海臨床服務數量比較大、病種比較多,既往臨床基礎相對比較好。我認為,支持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上海衛生健康的臨床機構將來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上海市衛健委2019年12月出台了《關於加強本市醫療衛生機構臨床研究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概括來講有四個方面。

一是抓好能力建設,要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臨床機構自身的研究能力不夠的話,肯定是不行的。我們將以研究型醫院為重點,以國家在上海建設的一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為主題,加上市級醫療機構、醫院,形成縱向的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同時,上海有很多專科發展比較好,如何形成橫向的專科化臨床研究網絡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能力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臨床學科強不強。上海特別注重臨床醫學中心、重點學科和臨床重點專科的學科建設,多年來逐步推進上海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鼓勵醫療機構參與國內外多中心的臨床研究。除了既往的工作基礎外,目前上海正在幾方面做佈局:一是已經建成的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上海臨床研究中心(上海科技大學)最近也成立了。我們還會在“十四五”期間建設上海國際醫學科創中心(中山)。這些中心會形成對重大疑難疾病診療和研究的平台,這些平台都是基於臨床問題或者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研究創新主體,引領臨床研究發展。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人才問題。繼續實施醫學領軍人才、新百人和新優青計劃,不斷加強臨床研究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研究能力。

二是激發創新活力。雖然上海臨床醫療服務數量大,但如果創新研究活力不強,也是不夠的。我們特別注重抓好協同創新,把臨床醫療機構自身的研究能力和專業研究機構、生物醫藥企業形成協同,對於研究方向和具體研究步驟,以及臨床實驗可以激發出創新火花的項目加快推進,破除行業和部門壁壘。特別是在腫瘤分子診斷、免疫治療和乾細胞研究等方面,不斷深化臨床應用研究以及產品研發和產品轉移,使得從臨床需求開始到臨床問題的產生,再到研究轉化形成一個鏈條,上下銜接,激發方方面面的活力。

三是抓好倫理審查。臨床研究要為生物醫藥產業服務,倫理審查非常重要,要對於關鍵技術的創新起到把關作用。市衛健委正不斷推進市級和區域臨床研究倫理委員會建設。如何實現標準化的操作?如何確保審查質量?如何使得這些審查能夠體現專業性以及符合科研的要求?這是委員會建設中我們著重考慮的問題。在加強倫理審查過程當中,監管審查標準、倫理意識的培訓等等也非常重要。目前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相關研究機構裡,加強倫理審查科學性和規範性上都在不斷往前推進。

四是抓好成果轉化,所有臨床研究如果要為生物醫藥產業服務好,關鍵是成果轉化。臨床研究首先要基於臨床需求和問題。在轉化過程當中,要鼓勵和支持臨床研究機構為自己或者委託第三方開展臨床轉化的服務。當然轉化過程中知識產權的保護、如何對研究人員或者研究機構的激勵等方面,我們也要逐步推進相關措施落地。

今後,我們將進一步把加強臨床研究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臨床研究和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更好銜接、聯動,真正做到“產學研用,科教衛企”相互協同,在政策、服務、產業各個鏈條環節上打通。

12021-05-10 新 副本.png